常懷珍惜心,還來一江碧
高2023屆11班 陳怡霖
同學們:
讀過歐亨·利《最后一片葉子》的人,想必都會還記得這句話:“當最后一片葉子落下時,生命就都結束了,我也得離開這個世界而去了”。當初讀這篇小說時,少年不識愁滋味,對主人公那仿佛病態的癡語我并不以為然,而在人類對綠色環保膜拜崇尚的今天,重讀小說《最后一片葉子》,突然感悟到,這則故事從環保這方面解讀,好似則寓言,警世之言,大籟希聲。
如今綠色減少,而吞噬綠色的,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破壞性開采。人類對環境的無盡索取仍在威脅著生態平衡,破壞著生態的結構。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000萬公頃森林盲目砍伐,已經造成了全球性的“溫室效應”,而且,全世界每年有近5萬個物種快要滅絕,有近2700萬公頃的農田已快要沙漠化,就連海底也日趨沙漠化。如此盲目的行動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變,勢必爆發可怕的生態危機,而一旦它的爆發超出了人類控制的極限,其后果不堪想象。那時,我們都會明白,最后一片落葉將帶走人類的命運,也決不是危言聳聽。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我們描繪的一幅大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畫卷,但是如今在很多地方就連麻雀的蹤影都難以尋覓!曾經在鄉下,麻雀以田地為家,以莊稼為伍,可不知何時,人們急功近利,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大量施用農藥滅害蟲,結果鳥類身受其害,從此就很難尋到它們的蹤影!昔日那種人與鳥共處,鳥聲啾啾的的美好景象成為一種記憶!取而代之的是寂寥的田野,及使用農藥后帶來的種種后遺癥!
記得在課文中我們讀到南朝梁代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簡練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富春江的水之美:水皆漂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淮航乃沁@樣令人心旌搖蕩,長江的水又何嘗不是這樣: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星轉斗移,如今的長江還是這樣靚麗嗎?’’一江黃水向東流“是當今長江水的真實寫照。在重慶一帶,長江的水就是蠟黃蠟黃的,含有大量泥沙。上海長江入??诘牡胤?,能看到的只是一江濁水。目前長江的實際排污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黃河和淮河。有些河流的江面,用垃圾池來形容恐怕也不為過。僅三峽庫區的生活垃圾堆存總量就達到了380萬噸,工業廢物堆存更超過了3000萬噸!汛期來臨的時候,后果不堪設想!由此可見,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是多么可怕!七年前的長江洪水泛濫,近年來的沙塵暴,局部地區不斷出現的旱災、水災、泥石流,無不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一張張黃牌警告。
我們贊美面對天災時人們不畏困難甘于奉獻的品質,卻忽略了在問題發生之前防范于未然的小心謹慎。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對這個星球上的生活有著永遠擺脫不完的依賴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斷地提供動物和人類的食物,需要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來保護人類不受過高或過低氣溫,以及過量紫外線的傷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夠量的水和氧氣來維持一切生命的存在,而假如沒有了綠色,這一切豈沒有了生命之源。坐以待斃,從來就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們既已覺醒,就會在危機面前積極行動起來,把握歷史機遇,化壓力為動力,保衛綠色,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面對現實,我們迎接挑戰,展望未來,我們更要充滿信心。
我們想看到到青山綿亙、林壑尤美;我們還想看到高山之上,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我們還想聽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流水淙淙,清脆悅耳。
珍惜資源,保護環境。讓”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的美麗景象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