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8年)
(朱華英)
工作室主持人:朱華英
顧問:錢勝、鄭紅兵、劉懷樂、
核心成員:包思曼、陳小軍、杜文敏、范蓓、馮曉瑜、蔣宇、康翔飛、李有勝、劉暢、劉光影、劉穎、馬盈盈、苗紅菊、潘虹、彭海燕、唐思嘉、田博文、涂兵、王燕、吳忠芳、葉禮華、趙娟、鄭軍(按拼音先后排序)
教學類獲獎
全國特等獎或一等獎12人次,多人次獲得全國二等獎或重慶市一等獎。
1.“初中常見酸堿鹽復習”,說課,全國特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蔣宇)
2.“酸堿指示劑”,說課,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5.11(馬盈盈)
3.“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實驗拓展”,說課,全國一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2015.11(潘虹)
4.“苯酚”,說課,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10,(劉光影)
5.“蠟燭燃燒實驗教學功能開發”,說課,全國一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2016.12(唐思嘉)
6.“噴泉實驗的奇幻旅行”,錄像課,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4(鄭軍)
7.“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教學錄像),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苗紅菊)
8.“溴乙烷”,說課,全國特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11(田博文)
9.“溴乙烷”,教學錄像,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11(田博文)
10.“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習題研究,全國一等獎,全國中國化學會, 2013.4(范蓓)
11.“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教學案例,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5.7(王燕)
12.“物質的分類”,教學案例,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陳小軍)
13.“物質的檢驗”,賽課,全國二等獎.2012.12(蔣宇)
14.“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課件,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6(苗紅菊)
15.“化學 單元復習”,賽課 特等獎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2017 .1(蔣宇)
16.“名偵探柯南之——被遺忘的藥品”,賽課,重慶市一等獎 (重慶市教委) , 2012.6(蔣宇)
17.“元素周期表”,教學設計,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馮曉瑜)
18. “溴乙烷”,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7.1(田博文)
19.“蠟燭燃燒實驗教學功能開發”,重慶市一等獎(重慶市教委),2016.9(唐思嘉)
20.“晶體”,評課,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7.1(梁敏)
21.“氧化還原反應”,習題研究,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劉光影 馮曉瑜)
22.“二氧化碳的性質”,賽課,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71.1(趙娟,指導老師:蔣宇、程鈺)
23.“重慶市中考試題研究”,試題研究,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年(趙娟)
24.“火樹銀花”,實驗大賽,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6.4(朱華英 陳小軍)
25.“知識在書內,能力在書外,創新在意外”,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5.11(陳小軍)
26. 2015年11月,王燕在重慶市化學優質課評比和展示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7.“溶液的濃度”,全國微課大賽三等獎,2014.8(包思曼)
28.“習題和試題設計”,試題研究,全國三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年(田博文)
29.“鹵代烴”,說課,全國三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8(鄭軍)
30.趙娟在2015年重慶市教育學會組織的“重慶市化學優質課比賽系列活動之第一屆‘化學故事會’評比和展示活動”中分別獲得一等獎。
31.《二氧化碳的性質》優質課大賽說課,重慶教科院,一等獎,2017年11月(苗紅菊)
32.2017年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中央電化教育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活動中榮獲教育部“部級優課”(田博文)
33.“一個錯誤操作引發的思考”,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重慶組二等獎 ,2015.10(包思曼)
34.王燕在2015年重慶市教育學會組織的“重慶市化學優質課比賽系列活動之第一屆‘化學故事會’評比和展示活動”中分別獲得一等獎。
35.2017年4月蔣宇老師《單元復習》獲“一師一優課”市級特等獎。
36.2017年5月李有勝老師在巴蜀中學學術年會化學分會上做優質課展示。
37.2017年11月苗紅菊老師的《文化有根,課堂有魂》獲重慶市初中化學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指導老師:馬盈盈)
38.田博文在重慶市2016-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高中組市級優課
39.“蛋白質的結構與性質”,“一師一優課”市級一等獎。2017.1(劉亮)
40.“金屬材料”,“一師一優課”市級一等獎。2017.1(包思曼)
二、科研業績
1.著作:
(1)朱華英,《委實中學化學核心素養——中學化學教學文集》,獨著,ISBN 978-5688-4563-2,30.9萬字;延邊大學出版社;2018年4月
(2)劉懷樂,《格致 求索 鼎新》,獨著,50萬字,2014年重慶出版社
(3)劉懷樂,《劉懷樂格致新著》,獨著,35萬字,重慶出版社,2018年5月
(4)《校本課程—必修1》,《校本課程—必修》,2012年,朱華英、鄭紅兵主編,李有勝、范蓓、陳小軍、潘虹、鄭軍、劉光影、曾琴、康翔飛、彭海燕等參編,校內使用。
(5)校本課程—必修1》,《校本課程—必修》,2013年,朱華英、鄭紅兵主編,李有勝、范蓓、陳小軍、潘虹、鄭軍、劉光影、曾琴、康翔飛、彭海燕、李萬海等參編,校內使用。
(6)《化學趣聞》,鄭軍、潘虹主編,副主編:劉光影、王燕、劉亮,顧問:朱華英
(7)《跟著化學去旅行》(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即將出版(田博文)
(8)《初升高化學銜接教材》(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即將出版(田博文)
(9)《中考總復習·化學》(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田博文)
(10)《化學-創意無限》(化學工業出版)(趙娟、田博文等)
(11)《帶你走進化學世界》(化學工業出版社)(趙娟、田博文等)
2.論文發表
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共 12篇,在全國期刊上發表論文共31篇。
(1)“雙氧水分別與氧化亞鐵和碘化鉀反應的問題探究”;《化學教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4月(朱華英)(該文榮獲化學教育近幾年全文下載排行榜第二名)
(2)“給不用硫酸鐵制備氫氧化鐵膠體加幾個注釋”;《化學教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1期(朱華英)
(3)“中學化學常見實驗成功的條件探討”,《化學教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劉懷樂、杜文敏)
(4)“應當正視教材練習題上的兩處硬傷”,《化學教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第3期(劉懷樂、杜文敏)
(5)“乙醇氧化反應實驗的再研究”,《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第5期(潘虹、杜文敏、朱華英、劉懷樂)
(6)“堿性氫氧化銅濁液檢驗醛基的機理探究”,《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2期(朱華英)
(7)“補注區別濃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1期(朱華英)
(8)“四指定脫離實際有礙創新”,《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11期;(劉懷樂、杜文敏)
(9)“NO2水溶性實驗的教學分析”,《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第8期;(劉懷樂、杜文敏)
(10)“Fe3+與S2-反應的實驗探證與思考”,《化學教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已錄用,待刊出(葉李華)
(11)“碘水怎么配怎么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年第5期(朱華英)
(12)“Na2S與FeCl3溶液反應的實驗探究及思考”,《化學教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已錄用,待刊出(朱華英)
(13)“鋁與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銅溶液反應有何不同”,《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年第7期(朱華英)
(14)“談我?;瘜W校本課程的建設”,《課堂內外》;2016年9期(朱華英)
(15)“給兩道高考化學實驗題談點補充知識”,《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7期( 田博文、杜文敏、朱華英、唐思嘉、劉懷樂 )
(16)《不知舊 難言新》;《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年5期(朱華英,劉懷樂)
(17)“談談雙氧水與KI反應的化學表達式”,《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年第4期(朱華英)
(18)“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構建更開放課堂”,《文理導航》,2017.5(葉禮華)
(19)“談談配用0.1mol/L FeCl3溶液的是非曲直”,《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5(葉禮華、劉懷樂)
(20)“校本選修課程評價方法初探”,《科學咨詢》,2014.5(葉禮華、涂賓)
(21)“銅和硫酸銅溶液可以構成原電池——兼介濃差電池”,《實驗教學與儀器》,2013.2(葉李華)
(22)“銅和硫酸銅溶液可以構成原電池——兼介濃差電池”,《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學化學教與學》全文轉載,2013.4(葉李華)
(23)“留心做好簡單實驗也會有新發現”,《教學儀器與實驗》,2012.1(葉禮華、劉懷樂)
(24)“用氨水何以能實現光亮鍍銅”,《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8(葉禮華)
(25)“人教版《化學與技術》模塊教學實踐與反思”,《文理導航》,2012.4(葉禮華)
(26)“何以把酚酞試液改成了酚酞溶液”;《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第3期;(劉懷樂、杜文敏)
(27)“給一些化學教學疑問有個合理的解釋”;《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第10期;(劉懷樂、杜文敏 )
(28)“氫氣能置換硫酸銅溶液中的銅嗎”;《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第8期;(劉懷樂、杜文敏)
(29)“實證探索NO2與水反應生成的NO的去向”;《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第8期(杜文敏)
(30)“乙醇氧化反應的幾點實驗細節”;《教學儀器與實驗》(2016年更名為教育與裝備研究)2015年第8期(劉懷樂、杜文敏)
(31)“原電池和淀粉、纖維素水解實驗輯錄”;《教學儀器與實驗》(2016年更名為教育與裝備研究)2015年第10期 (杜文敏、劉懷樂)
(32)“鐵與水蒸汽反應的實驗探究”,《教學儀器與實驗》,2015(趙娟)
3.論文獲獎
全國一等獎10人次,全國二等獎或重慶市一等獎等多人次。
(1)“在化學實踐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探究”,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7(朱華英)
(2)“涉及新教材中Al的若干教學參酌”,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5.4(朱華英)
(3)“高中化學新教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策略初探”,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朱華英)
(4)“關于初三化學??新教材及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7(苗紅菊)
(5)“必修2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 2013.4(潘虹)
(6)“噴泉實驗的奇幻旅程” ,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7(潘虹)
(7)“探究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3(彭海燕)
(8)“趣味實驗的創新設計與實施”,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3(潘虹、鄭軍)
(9)“噴泉實驗的奇幻旅行”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14.3(潘虹、鄭軍)
(10)“一堂慕課的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全國一等獎,(中國化學會),205.7(潘虹、鄭軍)
(11)“對新制氫氧化鋁教學的幾點認識”,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6.3(朱華英)
(12)“雙氧水與氯化亞鐵和碘化鉀反應的問題探究”,二等獎(重慶市第六屆優秀基礎教育著述論文類;2015.11(朱華英)
(13)“Fe3+與S2-、Fe反應的實驗條件探證”,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7(葉禮華)
(14)“關于電化學的兩個問題的思考”,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3.4(葉禮華)
(15)“中學化學教學的哲理性思考”;重慶市一等獎(重慶教科院),2015年(朱華英)
(16)“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改進和研究”,市教委一等獎,2013年(趙娟)
(17)“探究式教學中高效化學教學策略-基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重慶市一等獎,2013年(趙娟)
(18)“教師教學中課堂偶發事件的教學機智的研究”,市級二等獎,2014年(趙娟)
(19)“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全國二等獎(中國化學會),2017年(趙娟)
(20) “如何做好初中化學的入門”,全國三等獎(中國化學會),2015.7(范蓓)
(21) “實驗探究教學功能研究”,中國化學會,三等獎,2017.7(范蓓)
(22)“新課程理念下的原電池教學設計”,重慶市三等獎(重慶市化學會)(潘虹)
(23)“高三化學試題研究”,全國三等獎(中國化學會),2015.7(潘虹)
(24) “立足化學反應與能量之電勢能 合理構建電化學的核心素養”, 重慶市三等獎(重慶市化學會),2017.11(潘虹)
(25)“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重慶市三等獎(重慶化學會)2017.11(潘虹)
(26) “淺談如何抓住化學課堂”,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論文大賽,三等獎,2011.4(范蓓)
(27)“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初高中化學教育的銜接”, 重慶市教科院,三等獎,2011年4月(苗紅菊)
(28)“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功能淺析”, 重慶化學會,二等獎,2012.1(苗紅菊)
(29)“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功能淺析”, 重慶市教科, 三等獎, 2012.4(苗紅菊)
(30)“關于初三化學??新教材及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重慶化學會,三等獎,2013.3(苗紅菊)
(31)“關于初三化學??新教材及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重慶市教科院,三等獎,2013年4月(苗紅菊)
(32)“初中化學復習課中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重慶化學會,二等獎2015年6月(苗紅菊)
(33)“電解水實驗中引起正極電極電解液呈粉紅色的原因”,重慶教科院,三等獎,2014年3月(苗紅菊)
(34)“立足化學反應與能量之電勢能 合理構建電化學的核心素養”,重慶化學會三等獎,2017年11月(鄭軍)
(35)2010年7月,杜文敏獲“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論文評選二等獎
(36)2016年10月,杜文敏榮獲重慶市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二等獎
(37)2017年5月,杜文敏榮獲第32屆科技創新大賽科教方案大賽二等獎
(38)2015年05月,鄭軍的論文《一堂慕課的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以選修5第三章第2節<鹵代烴>為例》在重慶市“第十一屆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征文大賽”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
(39)2014年3月,王燕榮獲第十屆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征文大賽榮獲三等獎
(40)2014年3月,王燕榮獲第十屆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征文大賽榮獲三等獎
(41)2017年5月,杜文敏的論文《對氯化銨與氫氧化鋇反應的幾點認識》獲重慶市第十三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征文大賽三等獎
(42)2017年1月,杜文敏的論文《四指定脫離實際有礙創新》獲渝中區科研成果論文一等獎
(43)2017年1月,杜文敏的論文《原電池和淀粉.纖維素水解實錄》獲渝中區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
課題
一個全國課題結題,三個市級課題結題,多個校級課題結題。
(1)全國課題《城市重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功能的開發與實施研究》;全國課題(中國化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2014.12立項,2017.7結題。
(主持人:朱華英,主研人員:鄭紅兵,李有勝,鄭軍,范蓓,陳小軍,王燕,馮曉瑜,田博文,劉懷樂;參研:潘虹,彭海燕,劉光影,劉亮,康翔飛,杜文敏,李萬海)
(2)《基于大數據下的化學學科素養培養的研究》;市級課題(教育部智慧工程研究會子課題);2016.6立項,2017.6結題),已結題。(主持人:朱華英)
(3)“化學學科教師素養的標準及提升素養的策略研究”,市級課題,2012年結題,(主持 人:鄭紅兵,主研人員:鄭軍,馮曉瑜)
(4)“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階段性研究”,市級課題(中國教育學會子課題),2016.12立項,(主持人:李有勝 朱華英,主研人員:涂兵,鄭軍,葉禮華,蔣紅波,潘虹,彭海燕,陳小軍,康翔飛等)
(5)重慶市教育學會課題“初中化學新課程中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主研人員(田博文)
(6)中國教育科研“十五”規劃課題的一級子課題《城市重點中學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參研人員,形成圖書《學習的原野》等階段性成果(田博文)
(6)2017年06月19日,主研的校本微課題《趣味化學的開發與研究》順利結題。(潘虹)
(7)2017年06月19日,主研的批準號201418的校本微課題《高三化學復習講習的開發與研究》順利結題。(潘虹)
(8)2017年06月19日,負責研究的批準號201419的校本微課題《趣味化學的開發與研究》順利結題(鄭軍)
(9)2017年06月19日,主研的批準號201418的校本微課題《高三化學復習講習的開發與研究》順利結題(鄭軍)
(10)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科研規劃子課題“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的調查研究——以重慶市江津區為例”的主研人員(田博文)
(1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課題《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研究》子課題《基本概念教學實踐研究》的主研人員(田博文)
(13)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子課題《化學學科教師素養的標準及提升素養的策略研究》參研人員(田博文)
(14)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實驗教學研究”子課題《中小學銜接教學研究》參研人員(田博文)
(15)重慶巴蜀中學校本課題《巴蜀化學教研室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研究》負責人(田博文)
教師的輻射影響類
(1)2013年“巴蜀中學化學工作室”團隊被中國化學會評為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優秀團隊”;巴蜀中學被中國化學會評為化學新課程實施優秀學校。
鄭紅兵被評為重慶市學科名師
馮曉瑜2015年被評為重慶市三八紅旗手
(3)涂兵被評為重慶市中學骨干教師
(4)田博文2015年,2016年被聘為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免師教育碩士校外指導教師
(4)朱華英2015、2016、2017年連續被聘為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免師教育碩士校外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5)2017年3月,康祥飛在首屆“中國5項學科競賽500強高中頒獎盛典”中榮獲全國最佳化學競賽教練員金獎
(6)2015年,鄭紅兵在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做出突出貢獻,獲中國化學會表彰
(7)2015年,葉禮華老師在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做出突出貢獻,獲中國化學會表彰
(8)朱華英被聘為重慶市中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學科名師評審專家。
(9)朱華英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化學基礎教育“優秀個人”(2013年,2014年)
(10)2017年鄭軍被評為渝中區骨干教師。
(11)2017年潘虹被評為渝中區骨干教師。
(8)2015年12月,王燕被聘為重慶市“化學故事義務宣講團”宣講師
(9)鄭紅兵、李有勝、田博文、朱華英、涂兵、潘虹、鄭軍、康翔飛、劉光影、王燕等工作室多位成員為四川、西藏、桂林、江蘇等省市化學骨干教師、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生、重慶師范學院、長江師范學院等化學教育專業學生作專題講座共60多次。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