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青團 品嘗藥膳

                          日期:2017-03-19 23:01 點擊數:30186 

                          ——《生命科技與倫理道德》系列科學實踐活動記


                          (巴蜀網 季鑫 黃秦葦)2017年3月5日,春寒料峭,陰轉多云。當天也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我校重慶市精品課程《生命科技與倫理道德》的部分同學,在課程負責人季鑫老師及課程組張瑤、李玲、黃秦葦、周曉慶、庹洋洋、周心渝等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重慶中藥研究院開展“體驗中醫藥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系列科技實踐活動。本次活動內容主要有參觀中藥博物館、戶外采集草本藥材、體驗“藥食同源”——學習制作青團、品嘗藥膳等。

                          早晨9:00時師生準時集合,中藥研究院王所長、李紫薇老師引領師生參觀、講解中藥博物館館藏。在中藥專家細致耐心的講解下,同學們了解了“中藥資源、種植、藥化、制劑、藥理(動物實驗)、臨床實驗、制藥廠”等環節的中成藥品產業鏈,并認識了部分中藥動植物種類、藥用部位、及功效。

                          參觀完中藥博物館,同學們準備好鐵鏟、標簽、記錄本、采集袋等用品,分組進行戶外中藥植物的辨識與采集。

                          11:30左右,同學們又前往藥劑制作室體驗“藥食同源” ——制作傳統食品“青團”。中藥制藥專家王所長、李紫薇老師先介紹了中華傳統時令美食“青團”的食材、藥材選擇和比例搭配,以及制作流程。各組準備的原材料有:艾葉、清明菜、石斛、糯米粉、紅薯粉、黃豆粉、枸杞子、粽葉。在了解青團的藥用、實用價值后同學們分組進入操作工序:加菠菜榨汁,揉粉拌勻,折疊粽葉成三角杯,盛放粉團、點綴紅枸杞經。一個個青團或大或小,像一個個胖娃娃躺在綠床上。上籠屜蒸汽十五分鐘左右,打開鍋蓋,香氣四溢熱氣氤氳。師生們品嘗到的青團柔和香濃,綿軟適口,感覺山野大地上的生氣正在體內五臟六腑聚集升騰。

                          午餐是王所長配制的藥膳:三參三石湯(黨參、沙參、西洋參、石斛、石菖蒲、石決明)、蟲草花肉絲、牛蒡炒肉片、紅皮蘿卜絲、黑木耳炒紅棗等等。王所長介紹說:四季養生、春天保肝,所選食材都有芳香通竄,清肝明目等功效。藥膳將博大精深的中藥文化融于平常生活中,通過飲食烹飪這樣的方式讓師生們更好地了解到中藥文化的精髓,師生們吃著春天里的好味道,幸福的笑臉無與倫比。

                          我?!渡萍寂c倫理道德》課程組將持續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共同開發教育資源,創設形式內容豐富的“中醫藥科技文化課程”,使其有益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價值深度嵌入學生日常生活,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有效途徑。



















                          附錄:學生活動感悟

                          中藥研究院實踐報告

                          2019級18班  昌丹

                          中藥與中醫學是我國歷史悠長,經過沉淀得來的醫療成就瑰寶。而當今西方外科醫學飛速發展,中醫學地位受到挑戰;許多偽中醫的坑蒙拐騙更使現代人對中醫這門科學正產生質疑。這次去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的實踐活動讓我更樹立了對中醫、中藥的正確認識。

                          我們首先參觀了中藥博物館,了解了重慶的中藥資源分布以及人工種植原料、加工制成品藥的過程。重慶的中藥藥用植物資源豐富,例如有“斷腸草”之稱的昆明山海棠,經特殊脫毒素處理后就是一味良藥。另外研究院正在探索人工培養蟲草這一貴重藥材,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科研人員的努力付出,這種貴重、高效的藥材可以走入尋常人家。

                          接著我們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在園內辨識、采集與制作藥中植物標本,認識了常見的幾種可入藥的植物。并且我們還親手制作青團,重慶并無清明節吃青團的習慣,這次經歷提供了了解這一清明傳統習俗的機會。

                          中午我們在食堂品味了精心制作的一道道藥膳,據說每道菜都加入了藥用成分。有一道湯名為“三生三世”采用了其原料為黨參、西洋參、沙參、石斛、石菖蒲、石決明……等的諧音作名,更勾起我們的遐想。

                          在標本陳列室中,我注意到了很多動物、植物的標識牌上已有“珍稀”,“極其稀少”的字樣。因為環境惡化與人類活活的破壞而使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是人類財富的巨大損失,令人痛心?,F實生活及社交網絡上,由于缺乏對正統中醫學的正確客觀認識,有許多人認為中醫學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騙術”,大肆抨擊中醫,這也同樣令人痛心。作為中國青年,我們應該以理解性恣態判斷所得信息,不能受負面信息影響而曲解中醫學、中藥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兼容并包,吸納創新。在新時代我們要肩負發揚傳承中醫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這也是本次活動帶給我的最大的心得體會。


                          活動感悟——《中研院一行活動體悟》

                          2019屆15班  馮美寧

                          3月5日,天氣陰,有小雨,在老師的陪伴下,我們去到了南山的中藥研究院,參觀了中藥博物館——看里面的藥材標本:穿山甲、各種蛇類、早草……桔皮、各種草藥,這讓我對中藥首先有了大致的了解。原來中藥研究涉及的范圍如此之廣:動物界、植物界……后來又去了博物館參觀標本,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偉大啊——一只蛾子能比人的手掌還大。標本種類繁多,展品涉及的標本就有十萬多件,植物標本多為可以入藥的草,樹,根或者花,動物標本則涉及天上飛的鳥類,水中游的魚類和陸上跑的各種動物,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標本便是“羊胚胎”。羊胚胎是完整的,母羊胚胎中的小羊已成形,臍帶清晰,也能看出卵巢,這與人的生殘培育過程就類似,嬰兒在子宮中發育然后逐漸成形,這不禁讓我感謝動物對人類研究做出的貢獻。不只這個例子,比如我們做實驗常用的小白鼠及其他的小動物,因此,請愛護小動物。

                          第二個環節便是去認識和采集標品,需要采集的植物有蕨類如鐵角蕨,葉片背部的紅色孢子清晰可見;另有七星蓮,貫眾等植珠,收集植株時需一整珠完整的連根保存。不過也有例外,如:紅花酢漿紅草。在老師指導下,使用小鐵鏟幫忙比昂容易多了。還有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火炭母,葉片顏色竟有漸變元素融合,十分藝術化,甚是美觀??窗?,植株不僅可以入藥,還能裝點大自然。

                          最后一個項目便是“青團”的制作,這也算是中國傳統佳節的一個習俗,不過現在親手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重拾舊憶,繼承的不僅是傳統和情趣與生活的詩意。

                          這次活動彼有趣,收獲良多,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偉大的,而中藥研究更是有它獨特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多得到這樣的鍛煉。


                          參觀中藥研究院感悟

                          高2019級15班  余金昊

                          3月5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南山的中藥研究院進行參觀,我們先是在大廳里聽講解老師講解中藥的制作過程,然后我們去參觀了位于一樓的植物標本廳,里面有多種中藥材標本,其中的靈芝和黨參有些大得離譜,最大的一個靈芝大概有我兩個頭這么大。參觀完一樓的中藥植物標本后,我們又來到了五樓觀察動物標本,我在觀察五樓的標本時發現了幾個有趣的地方:①有一個青蛙的標本里面有一只蜘蛛;②烏賊標本的墨袋應該是裂開;③基本上只要是蛇類標本,蛇都會呈卷曲狀和干分干燥。我在想是不是在活蛇時直接干燥的。在看完動物標本后,我們就去研究院附近采草藥,我在機遇巧合下正好找到了兩株照片上的草藥,老師也在一旁講解,我記得大部分都性偏寒。之后便是期待很久的藥膳,味道也十分不錯。通過這次參觀,我了解到了更多關于中藥文化的知識,也讓我領悟到仔細觀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過程。



                          參觀中藥研究院

                          李明予

                          這個星期天我去參觀了中藥研究院,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一場活動。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中藥的神奇,它治好了我(并不存在)的感冒。中藥研究院之中的標本十分豐富,光是蝦就有數千種,通過這些標本,我了解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動物。如柱頭蟲、方格星蟲、中華對蝦等,大自然造出這些動物時一定經過了許多過程,最后才留下了這幾種,達爾文的物竟天擇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神奇的自然!


                          參觀中藥研究院有感

                          2019級15班   杜師珂

                          伴著涼爽的微風,我們開始了在中藥研究院的旅程。

                          首先,我們參觀了一個小型的中藥展覽館。展覽館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有植物標本、動物標本和礦物標本,待可入藥,各種我們所熟悉的或未見過的藥材為我們打開了中藥醫藥世界神奇的大門。我們感嘆著標本之多,但小小的展覽館只代表著整個中研所33萬多份標本珍藏的冰山一角。我們還大致了解了重慶本土的著名或高產量藥材如黃蓮等和一些中研所的研究項目。

                          接著,我們參觀了動物標本陳列室。在這里,我們見到了數量龐大的動物標本:有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飛禽、昆蟲、爬行動物等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使我們對動物的世界有了更鮮明直觀的認知。

                          然后,我們進行了中草藥的采集。同學們分成3組,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一邊對比著圖片尋找中藥材,一邊在老師的講解下進行采集、記錄和保存。在實地尋查中,我發現其實身邊許多十分常見的植物都可入藥,在邊走邊學中,拓展了我對中藥的知識面,大致知道了一些中草藥的特征和用途功效,收獲頗多。

                          最后,我們親手制作了中藥食材——青團。在近半天的學習后體驗了一把手工制作的樂趣。中午,我們享受了中藥大餐,在每一道菜中都有中藥材料……

                          經過這次活動,我知道了中藥其實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了解到了中醫藥研究者的辛勞以及學習了更多中醫藥的知識,體會到中藥的魅力,有許多收獲。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