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媽媽

                          日期:2015-06-01 08:39 點擊數:19281 

                          ——高60級5班張明明


                          1949年12月父親隨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解放重慶,接管城市,1950年9月被西南軍政委員會任命為 “中國油脂公司西南區公司副經理”,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繁忙的工作。

                          母親帶著我和妹妹,探望了她分別了十多年的父母后,于1950年4月由湖北省武漢市來到重慶,同年7月,母親被西南軍政委員會貿易部任命為“中國器材公司西南區公司人事室人事課長”,迅速投入到建設新重慶的工作中。

                          為了解決干部子弟無人看管、無人照顧衣食住行和學習的困難,西南大區在原巴蜀小學設立了集中班,無論年齡大小、學歷長短都編在一起上課、吃住。

                          1951年3月,父親高興地告訴我,“你們有人管了,上級決定你可以去巴蜀小學住讀” 。于是我由臨江門西來寺小學轉到巴蜀小學,上二年級。

                          因剛解放不久,學校也是臨時受命,沒有準備,我們被安置在一間教室里睡地鋪。我和同學大玲,小玲兩姐妹住在一起。很難見到父母。

                          一天午睡時間,大玲和小玲的媽媽來看望她們,我們也跟著高興。他們悄悄地說話,怕影響到別的同學午休。大玲媽媽將帶來的少量餅干分給我一塊,我把它握在手中,久久地不舍得吃,我們分享著大玲媽媽的愛。

                          住在地上,我被蟲子咬了,耳朵后起泡,流黃水,流到那里就爛到那里。后來老師講:可能是蜘蛛爬了。用紫藥水擦了,數日后漸漸地好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被安排到一個大寢室,可以住幾十個女生,有上下鋪的大床。寢室兩邊的墻有大塊的玻璃,明亮潔凈。比我們小的女生被安排在另一間屋內。我的妹妹剛滿六歲就上學了,他住在另一間寢室里。

                          管理生活的老師姓彭,二十歲上下,圓圓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晚上同學都睡覺了,彭老師坐在桌子旁,不時地起來查看同學的睡眠狀態。有時有同學感冒發燒,有拉肚子的,有的晚上會流尿,要老師喊。

                           有一天,晚上我睡到半夜起來解小便,回到床前一看,床上睡著一個人,我怕自己找錯了床,看了幾次,確定是我的床被別的同學占了。我試著叫醒那個同學,請她回到自己的床上。她不聽,她堅持說,睡的是自己的床。沒辦法,我只好找彭老師,彭老師一邊說服那個同學,一邊牽著那個同學,將她送回自己的寢室。

                          一天晚上,半夜雷鳴閃電,寢室兩邊的玻璃亮惶惶地透著閃電。突然,臨床上鋪的女生“啊——”的一聲,從床上摔了下來,重重地掉在地上。

                          頓時,室內有叫聲、哭聲響起,幾十個孩子驚醒了。彭老師連忙安慰同學,重點看那個摔下床的同學有沒有受傷。

                           從那時起,我一遇到打雷閃電,便會害怕。幸好有老師夜夜陪伴著我們,像媽媽一樣細心地照顧我們。我那時還不滿十歲。只要看見彭老師的身影,就像看到媽媽一樣能安心地去睡覺。

                           有一天,中午午休結束,起床鈴響了,我正忙著去上課,低年級的管生活的老師,叫我趕快去另一間宿舍去哄一下我的妹妹。妹妹剛剛六歲,才上學,中午沒睡醒,老師叫她起床去上課,她哭鬧不止。老師沒辦法,才想到找我。一個老師要管理幾十個小學生,太難了。60多年過去了,彭老師和那些日夜守護著我們的老師,生活得好嗎?學生沒有忘記您。

                          1951年,實行的是供給制。就是只發給工作人員和家屬必須的伙食費,牙膏、牙刷和一年兩季各一套衣服所必須的費用。在學校里,我和妹妹屬于半供給,就是學校只發給本子和筆?;锸迟M每人每月人民幣七元整由父母繳給學校??赡苁且驗楦改冈谥貞c工作及職務等原因。

                          那些因父母在全國各地參加解放戰爭及接管城市工作,無法照顧子女的,上級只有將伙食費定期撥給學校,冬夏兩季的衣服拜托學校統一定做,以解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難。這些最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最低的物質待遇,確被有些人誤讀成了干部搞特殊。試想共產黨不給自己的干部解決這個困難,難道讓他們背著孩子去沖鋒陷陣?

                          干部子弟集中班只是個臨時的、短暫的、過渡性的事物,有什么可指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承歡膝下,哪一個孩子不知道睡在父母懷里比睡在地上溫暖?新中國、新重慶的建設也有著這些干部及其后代的付出和犧牲。

                          集中班即將結束,老師征求我的意見:你是跳一班讀三年級下期,還是再讀二年級?我感到可以跟得上,于是決定上三年級下期。這里沒有父母可以依靠當參謀。凡事都要自己面對。

                          小學三年級起記憶比較深刻了。我們班上絕大多數同學是學校附近的居民子弟,像我們這種由集中班分來的插班生不多。

                          回想起小學的生活是愉快的。沒有敵人的飛機大炮狂轟亂炸,沒有敵人的圍追堵截。每日有三餐,不饑不餓。雖然,難得見到父母,但有老師的照顧和關愛,有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新中國的兒童是多么快樂和幸福。

                          三年級有習字課,用毛筆寫大字、寫小字。除了語文、算數、音樂、圖畫還有體育和勞作。

                          我很喜歡圖畫課,教圖畫課的王老師剛從學校畢業,有一頭烏黑的頭發,梳著一對大辮子,她只有十八歲,像姐姐一樣。

                          同時,她還擔任校少年先鋒隊的大隊輔導員。她輔導學生演話劇,她在南溫泉教我們游泳。我一直珍藏著她教我們班同學游泳的照片。

                          她教我們畫小孩的臉、眼睛、鼻子在面部的位置、比例等,這部分作業我得了五級記分中的5分。(五級記分是學習蘇聯記分制度,3分等于百分制的60分,4分等于80分,5分等于100分。)

                          我們還學畫圖案,我把花涂成粉紅色,底板涂成黑色。這幅畫參加了作業展覽。有參觀的老師講:我還以為這是一塊花布呢。

                          作文課第一節課是打草稿,第二節課是將作文抄正。我缺乏想象,也沒有什么形容詞可用。對寫好作文沒有自信心。 學校在以后的作文課中,安排了一次口頭作文。目的是鍛煉學生組織思維和表達能力。給每個同學15分鐘講述時間。提前一周告訴學生準備。作文的題目:“我的理想” 。

                          我從父親的書架上找到了一本講火星的小冊子,認真閱讀后,在頭腦里打腹稿。作文的大意:火星有許多地方與地球相似,如溫度、濕度、一天長短等等,以此論證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這次口頭作文“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天文學家”,我得到了5分的成績?,F在看來教學的目的達到了。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和充分思考的時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找資料、積極思考、反復修改腹稿,不斷地反復地敘述??傊?,這種練習是深刻的。以至于影響到以后,每次想說話之前,多數時間都會在頭腦里先打腹稿,沖口而出的時間減少了。

                          老師沒有公開搞過排名次,也不提倡排名次。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在班上的名次,只知道自己努力了,成績屬中上等。

                          學校宣揚蘇聯一個教育學家的思想:‘只有無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沒有名次的壓力比較好。‘鱔魚和泥鰍不是一樣長’。每個學生出生時都有著許多差別。諸如:父母的體質、生存的環境、經濟狀況、母親孕育時食物補充、心情、休息等等。新生兒出生后有無母乳喂養、母乳的質量、多少等、疾病的防控,以及學齡前管護,都是千差萬別,父母想抹掉這個差別是不現實的。

                          “人人平等”是一個想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一種努力的方向,一種好的愿望。

                          平等是相對的,不平等是絕對的。

                          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在一個起跑線上,甚至還未起跑,要求小孩不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國際慣例,也沒有一種比賽是在沒有開始,就能分出勝負的。

                          比賽的發號槍未響,運動員都在一條直線上,沒有起跑,怎么可以分出勝負呢?

                          不知是什么“專家” 造出“不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等理論,迷惑了很多家長,為那些各式各樣的“補課”、“補習班”的存在找到理由,拔苗助長,痛賺家長的血汗錢,殘害兒童的身心健康。這等罪魁當口誅筆伐。

                          既然起跑線上不能分勝負,家長和要賺錢人就把目光轉向起跑前,拼命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剝奪了小孩的童年。種地要“因地制宜”,教育要“因材施教”。

                          我慶幸自己的童年是在正確的教育路線指導下渡過的。我們完成了各項學業,學習到了音體美、語數化各種基礎知識,學習到了“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起碼的道德規范。

                          當時,學習模式主要參照蘇聯及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

                          《511》學習安排,即五天上課,一天勞動,一天休息。這個制度從新中國建立起,一直持續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這個制度為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

                          小學三年級已有勞動課。一次安排鋤地,我在前面挖,后面兩個男生離我有五、六米遠,也在挖地。猛的一下,一個東西打到我,嚇了一跳,我定神一看是一只死蛤蟆,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拾起蛤蟆扔向那兩個男生,把他們嚇了一跳。當時,挖地的活路對小學三年級的城市學生是重了一點。但我們還是從中知道了如何挖地、如何下種、如何種菜。比起現在一些大學、中學生分不清麥苗和蒜苗,還應是一點進步。

                          勞作課內容豐富,做口罩、竹蜻蜓、航空模型、孔明燈、繡手巾和做書簽等。

                          做口罩時,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將自己喜歡的樣式從布殼子上剪下來,形成蚌殼狀,用自己喜歡的布貼好,再用針將口罩邊沿縫好,根據需要在口罩上打上八個或十個如穿鞋帶的那種金屬圓扣,做出氣用??谡謨蛇叞采纤删o帶,好戴在耳朵上。真的需要用時,打開口罩將干凈紗布或手巾放在里面即可使用,用完后,可將內中紗布取出洗凈,十分方便。同學們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各顯神通,全班同學把一個普通口罩做出彩來。

                          老師教做手帕,每個同學都去買了一塊細紗白布,買一個竹花繃子,先將白布四周的紗用針挑斷三或四根,抽出斷沙形成花邊,再選好花樣用復寫紙印在布上,用繃子繃緊,就可以繡花了。

                          我們的班長姓秦,高高的個子,做事、說話都橡個女孩子,他繡的花真好看。我們很崇拜他,也很羨慕他??傊?,做勞作的過程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我們享受著勞動的全過程。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對比同學的作品,找出自己的缺點和改進的方向。同學們愉快地享受著學習、實作的全過程。

                          同學們不需要向老師額外交一分錢。這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

                          我們在燈芯紙上畫各種圖案,做成書簽送給圖書館,讓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書簽。

                          每當遇到自習課,老師讓我們從圖書館搬來兩抽屜娃娃書(連環畫),內容有童話故事,有描寫英雄模范人物的,有揭露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奸、淫、燒、殺的滔天罪行的,有描寫新舊社會兩重天。我很喜歡看《三毛流浪記》、《垃圾千金》、《半夜雞叫》、《大鬧天宮》、《小二黑結婚》等小人書。

                          在小學不能忘記的還有校醫何醫生,全校師生的健康都要靠他日夜看護。

                          一次游泳后,我的耳朵里進了水,腫了,痛得難受。是何醫生為我治療的。一個同學背上長滿了包,何醫生用針把包挑開,結果包里有蟲,還會動??傊?,何醫生是一個內外兒科、眼耳鼻咽各科都要能干,還要24小時不離崗。他們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著一生。

                          還有關主任,一個南下老干部,四十歲左右,梳著一個發結在腦后,穿著一件褪色的灰布制服,精神利索。每周周會她都要給全校師生講話,鼓勁,也要批評存在的缺點。還有那些默默無聞地為我們的成長,辛苦服務的教職工。

                          當時,據說羅馬利亞國的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下午就要參加木工的學習??磥?,將勞動融入學習,學習與勞動相結合,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關注。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