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
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
申請
2014年10月修訂
申請者的承諾:
填表說明
二、本“申請·評審書”報送一式3
三、封面上方2
六、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秘書處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
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
郵政編碼:100875
聯系電話:010-58805062
電子郵箱:HXJYWYH@163.com
填寫數據表注意事項
例如:A
例如: 3
例如:5│河北省
1.
二、
(因成果較多,所以只列出了部分老師的部分成果)
成果名稱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發表刊物或出版單位 | 發表出版時間 |
雙氧水與FeCl2,KI反應的問題探究 | 朱華英 | 論文 | 化學教育 | 2013年4期 |
碘水怎么配和怎么用 | 朱華英 | 論文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2012年5期 |
談談雙氧水跟KI、FeCl2溶液反應的化學表達式 | 朱華英 | 論文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2012年4期 |
Al與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銅溶液反應有何不同 | 朱華英 | 論文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2011年7期 |
碘化鉀氧化變質的全新系列實驗和解釋 | 朱華英 | 論文 | 化學教育 | 2010年7期 |
溴與碘單質顏色探究 | 朱華英 | 論文 | 教學儀器與實驗 | 2009年2期 |
鋅與硝酸銅溶液反應實驗探究 | 朱華英 | 論文 | 化學教育 | 2009年2期 |
補注幾種區別濃硫酸和稀硫酸的操作方法 | 朱華英 劉懷樂 | 論文 | 化學教學 | 2014年5月投稿 已錄用 |
對新制氫氧化鋁教學的幾點認識 | 朱華英 劉懷樂 | 論文 | 化學教學 | 2014年已通知錄用 |
給不用Fe2(SO4)3制備Fe(OH)3膠體加幾個注釋 | 朱華英 劉懷樂 | 論文 | 化學教育 | 2014年已通知錄用 |
Cu(OH)2能氧化-CHO嗎 | 朱華英 劉懷樂 | 論文 | 化學教學 | 2014年已過三審 |
《格致 求索 鼎新》 (中學化學教學文集)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出版社 | 2013年9月 |
《中學化學教學思維》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出版社 | 2009年3月 |
《化學必修1學生用書》 | 鄭紅兵 朱華英 | 著作 | 巴蜀中學校 | 2013年10月 |
《化學必修2學生用書》 | 鄭紅兵 朱華英 | 著作 | 巴蜀中學校 | 2013年10月 |
《化學選修4學生用書》 | 朱華英 鄭紅兵 | 著作 | 巴蜀中學校 | 2013年10月 |
《化學選修5學生用書》 | 朱華英 鄭紅兵 | 著作 | 巴蜀中學校 | 2013年10月 |
最近5年,劉懷樂老師在《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等刊物上發表關于中學化學實驗的論文70多篇。 |
三、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承擔過的研究課題
承擔人 | 課題名稱 | 課題類別 | 批準時間 | 批準單位 | 是否 已結題 |
鄭紅兵(課題負責人) | 全國教育科學 “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一級子課題“化學學科教師素養的標準及提升素養的策略研究” | 規劃課題 | 2011年5月 | 重慶市教科院 | 已結題 |
朱華英(課題主研) | 全國教育科學 “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一級子課題“化學學科教師素養的標準及提升素養的策略研究” | 規劃課題 | 2011年5月 | 重慶市教科院 | 已結題 |
朱華英(課題負責人) |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開發 | 微課題 | 2014年8月 |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 未結題 |
| | | | | |
| | | | | |
1.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新課程理念下的城市高中化學實驗的內容和功能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瘜W實驗是學生探究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新課改的有效途徑。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與分析,我們發現,實驗探究教學已逐漸被人們廣泛地理解和接受,有關的理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之中,但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中學實驗教學進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研究還很少,探索學生在實驗室完成高中化學學習內容 (元素化合物內容)的更少。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有關實驗教學的研究,主要還是基于傳統背景的,基于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培養的實驗教學研究的成果還很少,亟待有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 2.當前國內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多數屬于低效、盲目、重復性研究,很少產生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的研究成果,形成系統的完整的一套體系的成果還很少。 3. 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探索及行動研究非常少,特別是主要以實驗室為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要場地的實踐和研究成果更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課題組成員根據學校具有較好的教學條件,致力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希望對推進城市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提供綿薄之力。 |
2.選題的目的、意義 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背景下,高考改革勢在必行,以高中畢業生為對象的高考也必然會從理念、內容到實施方式都將會與過去有巨大的變化,在今后的高中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極有可能變得越發明顯。6選3,選擇化學學科的學生可能化學是優勢科目,比較擅長;或者是未來將從事有關化學方面的研究和學習。因此,對化學學科的能力要求相應也會增高,比如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較強的動手能力要求都會增高。 基于此,我們認為,作為城市重點高中,學校教學硬件設施較好,學生能力也比普通中學學生能力強,教師基本素質較高,對中學化學教材以及傳統的中學化學教學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以教材的知識為依托,進一步拓展教材中的實驗,開發實驗的教學功能,引申其內涵,轉換其應用,將化學現象和化學原理融合為一體,然后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讓學生以實驗室作為學習化學的主要場地,改變學生長期以來一直恪守的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將學生置于一種主動探究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狀態中,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探究化學世界的興趣,培養他們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獨立操作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獲得比較熟練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實驗手段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出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有高層次能力的學生,摸索出一套適合城市重點高中的“化學實驗學習法”的高中化學學習模式。 |
3.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切入點、主要問題、重要觀點等) 主要研究內容為: 1.梳理、改進教材實驗。 2.進行高中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的理論研究,并整理出與高中化學教材匹配的適合學生使用的高中化學實驗教材。 3.實施化學實驗學習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研究(在學校配合下將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編為一個班級,學生根據高中化學教材以及我們自己編寫的高中化學實驗教材,試行在實驗室學習化學,完成高中化學的元素化合物的學習)。 通過行動研究,構建適合我校實際,體現化學學科特點,具有城市重點高中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豐富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完善實踐操作,整理出一套符合城市重點高中參考和利用的、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實驗學習法教學新模式。 |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徑等 主要通過以下4種方法實施本課題的研究: 1.文獻研究: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根據研究課題,組織課題組成員查閱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活動的相關資料,以及各種教學模式,構建一定的理論基礎,并在該理論基礎上,實施中學化學實驗學習法的研究。 2.行動研究:一方面,課題組所有成員對高中化學實驗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包括教材裝置的研究,原理的研究,實驗設計、創新的研究,對學生化學實驗法學習模式的研究并形成初步方案;另一方面,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課堂教學,試行在實驗室完成學生的高中化學學習(主要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方案。 3.理論研究:在理論指導下實踐,在實驗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探討,探索探究性實驗的設計、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從理論上對課題成果加以論證。 以實驗室為學生高中化學學習的主要場地的化學實驗學習法具體研究途徑如下: 1.組建化學興趣班(學生進入高一時,將喜歡化學的學生編入一個班) 2.學校有化學創新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有高中化學所需的常見儀器、藥品,且還設立有一個資料角,便于學生查閱資料。 3.學生化學課或課外活動時間進入實驗室,化學知識(主要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由學生自主學習化學教材(老師起主導作用),查閱資料(包括課題組編寫的高中化學配套實驗書),再在實驗室親自動手自己獲取。 |
題 目 | 作 者 | 資料形式 | 期刊(報刊)名稱 | 發表(出版)日期 |
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建議之一 | 宋心琦 | 期刊 | 化學教學 | 2012年04期 |
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建議之二 | 宋心琦 | 期刊 | 化學教學 | 2012年05期 |
中學化學重點難點實驗研究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 1988年10月 |
中學化學實驗與教學研究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 1996年11月 |
中學化學教學實證與求索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2年7月 |
中學化學教學思維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出版社 | 2009年3月 |
格致 求索 鼎新 | 劉懷樂 | 專著 | 重慶出版社 | 2013年9月 |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現狀分析報告》 | 楊明生 關強 | 期刊 | 化學教育 | |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實驗的特點》 | 蒙江濤 | 期刊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
《中學化學實驗研究視角的分析及其啟示》 | 孫丹兒 | 期刊 | 化學教學 | |
《以“用化學實驗進行教學”的理念研究化學實驗——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東昌中學化學教研組實驗改進與創新研究報告》 | 唐增富 | 期刊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 |
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完成本課題的必要經費保障、時間、資料、設備及研究手段等。 一、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 朱華英 中學化學高級教師,重慶化學骨干教師評審專家組成員,重慶化學名師評審特邀專家,高級實驗教師(高)評委,巴蜀中學新課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主持的名師工作室獲全國化學新課程實施優秀團隊,本人獲化學新課程實施全國優秀個人),重慶市中學生化學競賽實驗主教練,獲2010年重慶市100名優秀科技人才提名,2006年獲重慶市“十五”期間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先進個人。指導學生多次獲得重慶市科技創新大賽科學研究論文、科技創新發明一等獎。教學業績優秀。 最近幾年,應邀為西師、重師本科生或研究生等作關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講座,例如,2014年內,作為中學化學實驗專家應邀外出作了六次關于中學化學實驗研究方面的講座(7月18日為西師研究生作關于《中學化學實驗創新研究》的講座,7月22日為重慶北部新區全體化學教師做《化學新課標解讀》,7月23日作《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開發與研究》講座,10月21日給西藏化學國培班進行《初中化學重難點實驗研究》,10月26日,給重慶高中化學骨干班作關于《高中化學創新實驗研究》講座,11月3日為四川化學國培班教師以及四川南充骨干教師做《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講座)。 十年來,在《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上發表關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論文近40篇,關于中學化學實驗研究方面的論文也多次獲全國一等獎。參加過電教中心組織的市級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課題研究。同鄭紅兵一起主編了《化學新課程的學生用書》(必修1、2,選修4、5). 劉懷樂 巴蜀中學新課程化學名師工作室顧問。1958年分配到重慶巴蜀中學,執教中學化學直到1997年退休。先后于1982年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1995年評為四川省優秀教師,2009年獲重慶市政府頒發的“教育工作終身貢獻獎”榮譽稱號。 曾任重慶市化學化工會化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委,重慶教育學院(現為重慶師范學院)兼職教授。30多年來,先后發表了400多篇論文(主要都是對中學化學實驗的研究),刊登在國內多家重要化學教育教學期刊上。出版5部專著(內容也主要是中學化學實驗方面):《中學化學重點難點實驗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中學化學實驗與教育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學化學教學實證與求索》(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班)、《中學化學教學思維》(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中學化學教育教學文集格致 求索 鼎新》(重慶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鄭紅兵:中學化學高級教師,重慶市化學教學骨干教師,重慶市首批化學名師,巴蜀中學新課程名師工作室主要成員,巴蜀中學化學教研室主任,重慶市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教練。多年從事理科實驗班教學、競賽研究和自主招生培訓。曾輔導我校高2000級、高2003級、高2006級、高2009級、高2012級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共有8人進入冬令營,48人獲得全國初賽省級賽區一等獎。參加過電教中心組織的市級課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化學學科教師素養的標準及提升素養的策略研究》的課題負責人。參與編寫了《高考DNA》、《經典助學》、《化學優化設計》、《高二化學目標檢測》、《渝中教育大聯考》等多種教輔資料。參與高考閱卷工作,任閱卷組大組長 李有勝 中學化學高級教師,重慶市化學競賽一級教練 任重慶市巴蜀中學化學競賽主教練,輔導學生28人次獲得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5名學生進入冬令營。其中輔導高2008級學生參加2007年中國化學會第21屆全國高中化學競賽獲得16個一等獎(當年重慶市共28個一等獎),取得包攬重慶市前八名的優異成績。多年承擔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夏令營授課工作,并廣受好評。任巴蜀中學化學教研組長,在教研組內大興教研、教改之風,化學組教學深受學生喜愛、教學效果突出。參與高考閱卷工作,任閱卷小組長。 陳小軍:男,中學二級教師,巴蜀中學化學名師工作室主要成員,理學學士,大學本科。2011年3月參加市級課題《化學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的研究。教學設計《物質的分類》參加2013年(暨第八屆)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獲一等獎。教學設計《原電池》參加2014年(暨第九屆)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評選獲二等獎。 范蓓: 女,中學一級教師,巴蜀中學名師工作室主要成員。2004年畢業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化學與應用化學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大學本科。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教學業績優秀。曾參加過校級課題《化學學科校本課程的標準及評價的策略研究》的研究。發表過多篇文章。參與編寫了《優化設計》《課時作業》等教輔資料。 王燕:女,中學二級教師,理學碩士。 總之,課題負責人朱華英和主要成員不僅具有很強的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基礎和研究能力,更主要的是大家熱愛化學,熱愛化學實驗研究,熱衷于化學實驗教學功能的開發,具有開創精神。 二、完成本課題的必要經費保障、時間、資料、設備及研究手段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是全國百名重點中學,非常重視老師的科研,學校每年有一個科研月,科研月開題時請全國知名專家到學校作講座,每學科請該學科專家作專題講座,并大力表彰學年中在科研領域有成就的老師們。學校非常支持老師們申請各級課題進行各種科研,今年學校還推出了一批校內微課題。 如果本課題申報成功,課題組成員一定會保證充足的研究時間。首先對課題組成員進行理培訓,請專家到學校作指導,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及分工。課題組成員充分利用課上課下的時間進行研究,每小組每周一次成果及心得交流,課題大組每月一次集中學習或交流總結,每個成員每學期交一篇相關的論文或總結報告,每人每年發表一篇論文。 如果本課題申報成功,學校將會為課題順利開展提供方便條件,學校會負責課題的監督、檢查等管理工作并設??钭髡n題專項資金以保證 |
主要階段性成果(限報5項) | ||||||||
序號 | 研究階段(起止時間) | 階段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承擔人 | ||||
1 | 2014.12-2015.6 | 高中化學教材實驗功能研究 | 論文 | 朱華英 | ||||
2 | 2015.7-2016.6 | 高中化學補充實驗研究 | 論文 | 李有勝 | ||||
3 | 2015.2-2015.7 | 化學實驗學習法探究 | 研究報告 | 鄭紅兵 | ||||
4 | 2015.2-2016.11 | 城市高中化學實驗法學習模式探索 | 研究報告 | 朱華英 | ||||
最終研究成果(限報2項) | ||||||||
序號 | 完成時間 | 最終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承擔人 | ||||
1 | 2016年11月 |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研究 | 專著 | 朱華英 | ||||
2 | 2016年11月 | 城市高中化學實驗法學習模式探索 | 研究報告 論文 | 鄭紅兵 李有勝 | ||||
經審核,申請書所填內容屬實。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其他成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政策水平,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好的科研業務素質,完全有能力承擔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如課題被批準,學校保證為課題組成員提供充足的研究時間及其它有利于課題順利開展的方便條件并提供信譽擔保。學校負責課題的監督、檢查等管理工作。 單 位 公 章 單位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
主 審 專 家 意 見 | 主審專家簽字: 年 月 日 | |||||
評審組人數 | | 實到人數 | | 表決結果 | | |
贊成票 | | 反對票 | | 棄權票 | | |
評 審 組 立 項 意見 | 評審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 |||||
評 審 未 通 過 原 因 | 主審專家簽字: 評審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公 章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