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蜀中學 謝東挽
2014年10月11日~10月14日,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成都市第七中學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在成都七中成功舉行。我有幸作為重慶市唯一一位高中組教師代表參與此次比賽,并榮獲賽課全國一等獎。
回想自己參賽過程感慨頗深!真正體會到亞里士多德說過的一句話:“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下面我就參賽課題《摩擦力》(人教版)談談一些設計的思想、過程與感悟,與大家交流和分享。同時也借此機會,向給予我鼎力相助、傾心付出的師長和同伴們表示感謝!
一、在傳承中創新
當抽到《摩擦力》這個課題時,我們先是一片茫然,因為這堂課著實不好講,難度很大。
首先要考慮在課堂40分鐘內講哪些內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摩擦力一節內容涉及到靜摩擦、滑動摩擦的方向與大小,還提到了滾動摩擦。這是在平時教學中至少需要2~3節課才能完成的內容!因此如何在40分鐘內解決這么多知識點本身就很難。其次,摩擦力是學生在初中學過的內容,所以,在教學中還要體現出與初中內容的區別。
內容多,跨度大,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如何在教學內容上推陳出新、打破常規,展現亮點,實在是很考智慧!因為,這個課題已經許多教學大賽和公開課都有很多的關注。
為達到祖述有自,我們在前期準備中查閱了大量國內、國外的網站信息,以及相關的科技電視欄目來尋找靈感,以求讓人眼前一亮!
反復思考和研究后,我們確立了一個總體的設計思路,那就是增強學生活動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體驗和感悟貫穿整個課堂。也就是應用我校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委會2013-2016全國重點課題“物理‘333’體驗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來進行設計和落實。
結果讓人非常滿意,專家在點評這堂課時,也重重的夸獎了本堂課在學生體驗活動上花了大量的功夫,做得相當的漂亮,是一堂難得的十分優秀的課(請點擊巴蜀中學官網專家點評視頻和賽課實錄視頻http://www.bashu.cn/BsNew/4388)
好的一堂課,要有個精彩的開頭與完美的結尾!
在大海撈針的過程中,最終確定了課堂引入部分以游戲形式進行。
我們設計了讓兩個學生挑戰“拔河拉書”的小游戲,既將一頁頁交差疊在一起的兩本厚書分開。當“大力士”挑戰失敗后提問:是什么原因讓這兩本書這么難舍難分?引出課題——摩擦力。
這個小游戲在每次試講都能很好營造一個比較熱烈的氣氛,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景。
但在課堂中間過程中,我們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能夠打破常規。所以,我們在傳承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亮點主要集中在創新實驗!
現在,很多學校在探究摩擦力大小時,使用了先進的傳感器,但其內部復雜構造不能讓學生很好的直觀地體會其中的原理。
所以,我們自行設計了一個教具,可以通過簡單的二力平衡原理,展示摩擦力從靜摩擦到滑動摩擦過程大小的變化。
前期,我們把大部分心血都集中在此,希望它能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在此,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歐陽若晗老師,她讓我們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儀器!而儀器展示最終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賽后專家點評時,高度贊賞了我們的器材和創造能力!
二、在體驗中精彩
如何在40分鐘內解決上述所談的那么多的知識點,成了首先要需解決的問題。
起初試講時時間總是拖延很久,內容還講不完。當我們去請教秦德勝老師時,他向我們提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拍電視劇和拍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同樣敘述一個故事,30集電視劇是把什么細節都要交代清楚,這就是我們平時的教學。而電影要求在短短2個小時內也要交代清楚,靠的是突出重點,顯示主干,這就是公開課!
所以,整理過后,我們選擇了直接提出靜摩擦、滑動摩擦力概念、弱化兩類摩擦力方向、通過學生實驗探究,重點突出兩類摩擦力大小的處理方法。
在“摩擦力方向”的處理上,我們遇到了很大困難!
這是本課題的一個難點。要想講清楚需花費許多時間,而弱化處理又需節省時間。如何在5分鐘之內得出方向的特點呢?
通常,通過恰當舉例和有針對性的提問,畫圖等手畫來突破,可是,這就會出現匆忙中學生搞不清楚方向的規律而蒙混過關,更有將規律直接“塞”給學生之嫌。
教科院周智良老師,不辭辛苦,連夜趕來指導。他建議,能不能再優化一下器材,充分用好你們已有的斜面實驗。
這讓我們茅舍頓開,柳暗花明。
我們選擇了最簡單的實驗——分析斜面上滑塊受靜、滑摩擦力的方向,通過斜面和滑塊一起在水平面上的運動,讓學生直接觀察和體驗到“運動”與“相對運動”的區別。突破難點,輕松又精采。
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上。從器材選取到問題設置都下了許多功夫。
為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增強學生活動體驗,我們設計了在學生完成探究摩擦大小的操作后,讓同學間推薦兩名代表上臺來展示探究過程的環節,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
臺上的同學在展示過程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時要發揮臺下同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挑刺兒”并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學生爭相恐后的發言改進,也督促臺上同學規范操作!
這時,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有的同學提出了改進測滑動摩擦力的方法:不去拉動滑塊,而是保持滑塊不動,拉動木板去測量滑動摩擦力。
這一方法很好的解決了大家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無法保證勻速拉動滑塊的困惑。臺上臺下的同學都現身說法。這不是老師的硬性灌輸,而是同學們在活動體驗中,情不自禁的交流和自主感悟。課堂反響深刻,十分精采!
再通過學生在學案上作出變化的圖像,讓學生再次直觀的體驗和感悟到滑動摩擦與壓力成正比的定量關系,并自然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
并且,這又在動摩擦因數μ的處理上,埋下了一個重要的伏筆。先讓同學們計算兩組相同壓力不同滑動摩擦下的μ值,提問為什么μ值不同引發思考。再讓這兩組同學展示各自的滑塊,舉起來讓同學們觀察有什么不同,學生深深地體驗并感悟到μ與粗糙程度有關!
三、在挫折中成長
參賽前的夜晚,我們發現我們的自制儀器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無法顯示從靜到動的突變過程了。
我的指導老師歐陽若晗老師經過一夜的修理改進,終于在當天凌晨5點讓儀器正常了!
我去查看時她并沒有讓我再操作一遍,怕操作失敗影響當天上午講課的信心。
我懷著一份忐忑走回自己的房間,立即重新規劃了后面的課程結構,預防萬一在現場操作失敗該如何補救。
課堂上,在展示自制儀器之前,我也向學生交代了儀器因為搬運途中出現的問題。
為了解決故障我們奮戰了一夜。并且現場念了歐陽老師在凌晨5點多發給我的短信:
“雖然幾乎一夜沒睡,但此刻我的心情快樂無比,因為此前的疑惑、糾結、痛苦已經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除了成功的喜悅還有對科學的敬畏!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小小的摩擦力竟然有那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更深刻地體會到科學理論和操作技術有著既遙不可及卻又近在咫尺的奇妙距離! ”。
念信息的時候我回想到整個儀器制作過程的艱辛與挫敗,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幾度哽咽,學生與現場在座觀摩老師也響起了激動的掌聲!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科學探索中即便遇到重重險阻,卻依然要努力不懈的進??!
這也是這次賽課教給了我和我的學生們最本質的精神!
在我操作前,學生再次給了我鼓勵的掌聲,大家一起期待見證奇跡的時刻!
最后,演示結果雖不是很理想,但圖像的大體模樣已顯示出來。
為了滿足同學們的需要,我又補放了課前操作成功的視頻。迎得了更為熱烈的喝彩!
趁此,我飽含激動引導學生深有感觸道:任何一個看似小小規律的得出,都要經歷千百次失敗,才有可能偶遇一次成功!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在快樂中升華
學生除了學到摩擦力知識外,還要掌握些什么呢?就是技能與情感的升華!物理知識是來源于生活,最終要回到生活中去!我們還專門制作了一組詼諧搞笑的動畫視頻,展示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
既有減小摩擦的方法,如往機器里倒入潤滑油,讓火車變成磁懸浮離開鐵軌。又對比了沒有摩擦的世界,老師在黑板上無法寫字,你的筆也在紙上留不下任何痕跡,甚至連筆都拿不起來。而且如果你的腸子也光滑到沒有摩擦,那么你也只是個食物通道而已!最后影片以人類鉆木去火結尾。
在學生哈哈一笑的同時也引發了他們的思考。人類通過摩擦掌握了鉆木取火的技能,從而改變了時代的進程,可以說沒有摩擦就沒有全人類!借此也希望同學們秉承這種不斷探索的精神,去發現更多摩擦力的奧秘,成為未來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的摩擦力專家!
五、在團隊中凝結力量
這次賽課,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集體智慧的力量,是團隊的成功!
當我站在講臺上,真的感覺自己背后像一張拼圖,是每一位同仁智慧的結晶,才促成了今天在站臺上的我!
在這里,我要真誠地感謝重慶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長周智良老師,在百忙之中親臨指導!
感謝中國物理教學專委會學術委員、九龍坡區物理教研員、研究員馬建國老師,在參賽過程中的全力支持和幫助!
感謝重慶巴蜀中學張勇書記為實驗器材的改進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感謝巴蜀中學物理教研室“333”課改理念的引領者秦德勝老師、郭昭全老師、歐陽若晗老師、錢澤儀老師、趙明老師、張小江老師、郭顯福老師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