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籬三樁仰眾助,全心全意續躬行

                          日期:2014-05-27 10:20 點擊數:23541 

                          ——參加2014重慶市優質課大賽有感

                          重慶市巴蜀中學   李珍

                          我這次參加2014年重慶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榮獲重慶市一等獎,心情十分激動,欣然提筆,寫點感受,與同行共勉。

                          初看起來,這似乎肯定了我的努力,但我內心深深的知道,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前輩們撥云見日的提點、同事們無微不至的幫助,以及很多不辭辛苦專程前來加油鼓勁的兄弟姐妹們的支持。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大家的扶助與鼓勵。借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向各位關心、幫助我和支持我的前輩及同事們致以深深的感謝!謝謝大家!

                          此次2014年重慶市中學物理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涌現出了許多新穎獨特、寓教于樂的精彩課堂,我也無時無刻不被這樣熱烈而富有趣味的情緒所感染。賽課的整個過程歷經備課、討論、修正、預演到最后參賽、觀摩同仁的表現直至今天的最后的總結與反思,讓我受益匪淺。

                          曾經已多次觀摩前輩上課的我,在歷經這次親身賽課過程之后,也難免有這樣的感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參加這次賽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透徹分析教材,找準教學定位 

                          教材分析是每一位老師都要具備的一項基礎能力,也是老師們備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我此次的賽課課題為:《實驗: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新課改之后的《動量守恒定律》與原必修加選修《動量》安排完全不一樣,“動量”概念的引入與過去也有不同。故在新的教學編排下如何引入動量概念并對其分析講授,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原教材通過具體碰撞實例,得出了Ft=mv公式,并直接引入動量和沖量概念。很多教師受縛于此,力求通過生活經驗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與質量有關,與速度有關。質量和速度乘積越大,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

                          新教材顯然不僅關注P=mv的定義,而是更關注遵循科學史的發展軌跡,在碰撞中的追尋“不變量”的實驗基礎上,由碰撞前后的mv矢量保持不變引出“動量”的概念過程,在認知邏輯上表明了“動量”的來龍去脈,從而讓學生不會機械照搬物理概念。

                          學生通過課堂實驗,真實感受、體驗和發現物體在碰撞過程中的確存在某個不變的物理量。哪怕學生的想法是朦朧模糊的,但是這種探究科學的思辨過程卻是極為難得的。

                          新教材體現出教學不應只注重知識技能目標,更應關注物理科學的探究過程,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的本身。所以,我們通過深挖新舊教材的區別和分析,領悟新課程教材的編寫意圖,找準了此課題正確的教學定位。

                          第二:語言簡練親和,案例生動有趣

                          這次賽課,從演練到賽場,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堂優質有魅力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用語,必須生動活潑,簡明精煉,思維清晰,邏輯明了,且要親和自然,多做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多說贊賞性的語言,不僅維護了學生自尊,還能使師生關系更為親密融洽,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

                          課堂中引用的案例,要生動有趣且富于懸念,可以是游戲、視頻、某一生活現象、某篇新聞報道等,以試圖激發學生的原始好奇心。一旦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整節課的活躍氣氛就會相互感染,學生對老師所提的問題就能作出快速反應,起到良性互動的效果。

                          第三:重視物理特色,增強學生體驗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課要上出物理課的特色,要讓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品出物理的味道,進而領略到物理內在的魅力。就方式而言,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大多數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性,對實驗特別感興趣,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老師應該給同學們創造更多的動手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去感悟物理的推理及思維,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給學生留足思考和體驗的空間和時間,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保持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應用知識、探索知識的興趣和能力,共同做到課雖終、趣不盡、思不止。

                          這次賽課,我們特別自制設計了一個教具,讓兩個質量比為2:1的鋼球,對碰反彈后,2m球停止,m球正好反彈到原來高度。增強了學生對碰撞中mv的矢量和不變的親身體驗,實驗簡單直觀,現象明顯,不需采集和詳細分析數據,結果一目了然,學生感到驚奇不已,下課后蜂擁而來,爭搶把玩。

                          第四:還課堂于學生,賦魅力于課堂

                          課堂要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就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盡量多給同學們練習、操作和體驗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才充滿活力,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例如小組間進行競賽,分任務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等,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這次大賽中,我認真學習、領悟并切實踐行了我校秦德勝老師提出的“物理‘333’體驗式課堂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還原物理本質,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促進學生自我實現,讓課堂插上“體驗”的翅膀,使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地活動起來,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思考者和發現者,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調動。

                          我先讓學生探究兩小車在氣墊導軌上碰撞后分開的情景,使學生親自體驗到碰撞中可能存在“mv不變”和“mv2不變”兩種情況;然后讓學生探究兩小車在氣墊導軌上碰撞后粘合的情景,使學生親自體驗到碰撞中是一直不變的是mv,而不是mv2;最后用一個自制的教具讓學生探究兩小球碰后反彈的情景,使學生親自直觀地體驗到碰撞中應該是“mv的矢量和不變”。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步步提升,相互呼應,珠聯壁合,魅力無限。

                          我盡量從學生最原始的認知狀態出發,和學生一起共同尋找碰撞中的不 變量究競可能是個什么東西,從一無所知,到蒙蒙朧朧,到有所感悟,讓學生完全自由地去猜想、分析和驗證,特別是把分析數據逐步上升到分析比較百分誤差層面上,使學生激動不已,課堂妙趣橫生。

                          第五:滲透物理史實,培養挑戰精神

                          以上四個方面是我對于微觀層面上備課與教學的反思和總結。除此以外,作為一個物理老師,我認為自己不僅僅是同學們物理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自然科學共同學習的交流者、自然科學學習精神的塑造者。為此,有兩個方面不得不提及:

                          1、注重學史滲透

                          物理學史是物理科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物理學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激發追求真理、獻身于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精神。

                          在新課程物理教學中,加強物理學史教育,意義和地位更加顯得十分重要。一個人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行為等大部分科學素質要素,都要建立在對科學及科學發展過程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逐漸形成對待自然科學正確的研究態度和價值觀。

                          物理學史教育不僅提倡科學的方法論,而且有在潛移默化中對同學進行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同時對老師而言,加強物理學史學習,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更加深入把握物理教學規律,將單純的物理知識融入科學探索的時間脈絡、人文發展的社會脈絡,體系化地看待物理學科的演變與發展。

                          因此,從課的引入到課的結束,以及課外作業,我都滲透了人類對碰撞研究的發展歷史,包括伽利略、笛卡爾、惠更斯和牛頓等,課堂興趣盎然。

                          2、培養學生挑戰精神

                          在課堂上,我時常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今天能夠有如此便捷的方式學習前人的知識精華,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的物理先輩們,都是在經歷一次次挫折打擊,一次次總結思辨,一次次爭論、變革和創新之后,才得出了在現階段看來暫時正確的辯證結果而已。

                          課堂上,我力圖培養同學們在科學探知的路上永不知足的好奇心、敢問敢想敢做的態度,讓學生在競爭、質疑、辯論、挑戰、討論和體驗中巔覆自我,成就自我。讓我們的學生把包括我在內的老師們都當成是交流甚至質疑的對象,保持住童真的好奇心。也許,這樣才能更加接近物理教學的本質。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解放教師,成就學生,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終身追求。

                          演講的最后,就在臺下,我的目光所及之處還有這么多優秀的、敬業的老師,你們的才氣智慧、魄力膽識與人格魅力,將會一直是我學習效仿的楷模。我僅僅是作為我們巴蜀家庭的一份子,受到了一次幸運的垂青。

                          我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孜孜不倦,心無旁駑俯首前,全心全意續躬行!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