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耀
在我上前一屆高三一輪復習的課堂上,為了達到更高的上課效率,我基本是按照自己梳理的知識,一講到底,這樣上課就存在一個矛盾:任何一個課堂學生的基礎都參差不齊,基礎好一些的同學覺得他都懂,就不愿意聽,基礎差一些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想聽也聽不懂。我把自己覺得很重要的知識都講完了,心里感覺很踏實,但是,實踐表明,這樣的課堂效率并不高。
“333”的第一個理念是:“三自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自主歸納、自主命題考試與評價,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來設計復習課的教學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矛盾。
比如,我在講第一章運動學的時候就這樣來設計教學:
提前一周:通知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寫出本章的知識框架(概念、公式、定律、定理、規律等),做教輔資料上的典型例題,必須把這一章的例題做完。
第1課時:學生小測驗30分鐘,公布答案和簡單點評10分鐘;
第2課時:請三名同學起來講他對這一章的預習體會,可以講知識框架,可以講容易混淆的一兩個概念,可以講典型例題等。每人10分鐘,講完之后教師點評,學生繼續歸納總結。
我教的都是平行班,但是有的學生講的卻非常好,令我意想不到。比如,有同學總結的知識框架非常全面,并不比老師總結的差,有的同學還將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了分類,有的同學把一道題目講了幾種解法。當然,也有的同學總結的不盡如人意,但他們認真的態度卻非常令人稱贊。不論學生講的好與壞,可以肯定的是:每個同學都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看書和思考,這樣,我的第一個目的就達到了。
第3課時:我才開始給學生梳理知識、總結方法。我的安排分別是:課時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課時4——自由落體和豎直上拋運動的處理技巧,課時5——追及和相遇問題,課時6——運動的圖像的強化,課時7——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從課時的安排上來看,與傳統的講法沒有什么區別,但經過了前面一周的預習和前兩節課的鋪墊,相比于傳統教學,學生的注意力要更加集中,我想是因為學生已經提前進行了總結,并且看完了書上所有的例題,學生對老師要講的知識心里有底。
這也對我們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們不能完全按照參考資料的例題來講,必須自己準備一些典型的例題并進行歸類;
第二、學生是帶著問題在聽課,他隨時會提出問題,我們隨時準備解答疑問,第三、在講方法的時候,有一些經典的例題其實參考資料上也有,這個時候
又可以給學生機會上臺講。
總之,在備課的過程中,時刻記住“三必講”: 基礎核心必講、思路方法必講、問題疑難必講,以突破物理教學瓶頸。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講課。學生上去講課有可能講的不好,甚至講錯的情況也發生過,這樣是不是就降低了課堂效率,浪費了寶貴的復習時間呢?
其實不然,其一,我們讓學生講的目的是迫使學生去預習、去看書、去做題、去總結,學生要講十分鐘的課,可能就要做一個小時的題目才能講的好,我用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換來了一個小時的自主學習,這效率肯定不低。
其二,學生犯錯很可怕嗎?任何人都會犯錯,我們自己講課有時候也會出錯啊,如果一個人善于總結自己的錯誤那一定會取得巨大地進步。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犯了錯誤,只要我們善意的給他指出來,他必定會印象深刻,將來絕不會再犯。
其三,備課的時候牢記“三不講”原則:學生懂的不講、講不懂的不講、講懂了很少用的不講,這也會為我們節約大量的時間。
以上就是我在高2013級一輪復習中做的一些課改嘗試,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在盡量短的時間掌握好基礎知識,為二輪復習做好鋪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效果特好。
一年來,我所撰寫的論文《試析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發表于《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學研版),并獲得了好評。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