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課改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日期:2012-12-24 15:06 點擊數:24351 

                          (重慶巴蜀中學高2014級物理組  張曉江)

                          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在學校、年級和物理教研室的領導和推動下,在兄弟年級教研組老師的支持下,我們高二物理教研組全體教師不斷學習,勇于進行教學探究實踐,作出了以下各方面的努力,特此匯報如下:

                          一、認真學習、理解新課改精神

                          從高一開始,全體教師通過參加各級培訓、教研活動、校際交流、自學的形式,統一思想。

                          1.充分認識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一大功能:一方面提高全民的文化素養、科學素質,另一方面社會需要能創造發明、敢于創新的科學的大師來推動社會發展。因此,《新課改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往的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應該盡快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努力地進行角色轉換,而不是做一位教書匠,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求我們做一個能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創新型的教師,更重要的是還能做一個能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教師。

                          2.認真貫徹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將目標定位在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高中物理新課程對教師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尤其是有效的落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維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課堂教學中三個維度不是單獨的割裂開來,應該有機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從而潛移默化的育人于無聲之中。

                          二、在教研室的領導和支持下,在組內各位經驗較豐富的老教師的帶動下,全組齊心協力,對比新舊教材,認真鉆研新的教材、教參、大綱,開展多種形式教研活動。

                          1.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編排上都力求避免對知識連貫性的割裂,體現了不同的認知特點(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局部的特點),結構比較科學;教材內容上,研究問題多從生產生活等實際角度出發,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到抽象的特點概括和規律應用,從易到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過程與方法上,探究性強,突出了對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的培養,突出教育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力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并體現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可以認為是國內歷史上目前編得最好的教材。

                          如:①人教版《必修一》新教材則從與初中知識銜接緊密的“運動”講起,引入了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逐步過渡到難度較大的“勻變速運動”之后才講解“力”, 最后過渡到研究“力與運動”關系。②人教版《選修3一1》第二章、恒定電流:總體思路是先講電源和電流、并研究電源的特性----電動勢,再講研究部分電路、自然過渡到講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由電動勢(兩化學層產生)和能量守恒自然推出〕,再講多用電表的原理(從理論上引導學生探究、設計,再到其應用,突出了對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的培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使學生很易掌握其應用)。

                          2.采用了多種形式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改,討論交流對教材、教法的理解,認真備好、上好每一堂課。

                          如:①在各位經驗較豐富的老教師的帶動下,準備好主題發言,創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暢所欲言,討論交流,收到了良好實效;②派出多人次外出聽課學習;如:到一中學習,到南開中學聽課學習(謝東挽),到南川中學聽課(龔婷),到西師大附中物理組觀摩學習(歐陽若晗系,龔婷、歐陽若晗、嚴紅、代文等老師前往),均給我們帶回了大量新課改教學實踐方面的寶貴經驗;③教研組內常常指定專人負責給老師開專題講座,培訓新教材中過去老教材沒有的內容的知識、及對教材理解等。如:唐德翔老師的專題講座《邏輯電路》,講得的內容站得高、但淺顯易懂,既開闊了老師們的眼見,又讓大家對教材有了更好的把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還在學校內網上專門報道了這種教研活動方式。后來唐德翔老師就此專門還上了一堂示范課。

                          3.認真進行教學案例研究,不斷反思和改進。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①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措施:要求每位老師上完一堂課后,要在教案上寫體會、反思、改進意見);②聽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認真記錄、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促進了大家反思能力的提升(措施:a.老教師的課堂全是公開的、開放的、不需預約、不分是否是師徒關系;b.本期組上共舉行公開課5堂,并認真地組織了評課,反復討論、反思、加以改進)。③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三、勇于探究、大膽進行教學實踐

                          1.注重過程與方法

                          (1)教師要多收集材料(查資料、上網等)站得高;課堂上通過適當方法,讓學生體驗科學家歷史上個人、群體探究的思維過程與方法,感受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追尋真理不畏艱難的精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磁現象的發現和磁場的提出、法拉第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過程等等。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

                          案例一、許明老師《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的教學思路

                          1.新穎的實驗引入,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質疑----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是什么?

                          小實驗:①小風扇(干電池帶動直流電機轉)轉動了,能用它發電嗎?②取出電池,接上靈敏電流表,轉動扇葉,電流表指針動了。為什么?

                          2.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探究過程

                          1)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實驗方法過渡自然

                          (復習)演示1:初中閉合電路中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提問:導體不動而僅磁體動呢?——分組實驗2:(變形為)條形磁鐵插入或抽出線圈;提問:把條形磁鐵變形為通電線圈A呢?——演示3:通電線圈A插入或抽出線圈B;提問:前面存在相對運動,沒有相對運動情況下能產生感應電流嗎嗎?學生想到:通電線圈A插入B中不動時,能設法在B 嗎?-----演示4:通電線圈A插入B中不動時,A中電流變化情況(K通、斷,或K閉合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模仿法拉第實驗。

                          2)分析論證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推理邏輯嚴明

                          困惑一:產生感應電流時有時存在相對對運動、有時不存在相對運動,

                          困惑二:有時線圈(閉合回路)中磁場變化(實驗2、3、4),而有時磁場又不變化(實驗1)

                          困惑三:存在四種情況,面積不變磁場變(有)、面積不變磁場不變(無)、 磁場不變面積變(有)、磁場變面積變(可能有?)

                          引導得出: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只要閉合回路的磁通量變化。

                          案例二、彭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教學思路

                          (一) 提出猜想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加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F在請大家聯系實際生活大膽猜想加速度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學生1:在戰斗中,戰斗機通常要將副油箱丟掉,目的是提高戰斗機的靈活性,即使戰斗機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所以加速度可能跟質量有關系。

                          學生2:一個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受到一水平推力,力越大則物體越容易被推動,即力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越容易發生改變,所以加速度還可能跟力有關系。

                          (二) 設計實驗

                          請大家回憶設計實驗的基本思想?——控制變量法

                          力(F)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

                          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力(F)的關系

                          (三)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如何控制F一定?

                          學生:通過控制砝碼盤里砝碼的個數,來達到控制F一定的目的。

                          提出矛盾:忽略紙帶阻力,車受合力 ,其中至少 是個變量,所以F是個變量。

                          解決矛盾:調整木板使其與水平桌面發生一定傾角 ,使小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即:        則 

                          再告知學生,今后推導得知: 的前提下,可近視認為 ,故 ,即可以通過砝碼的個數來控制F。

                          2.如何測量加速度a?

                          方法(討論總結):

                          ①利用打點計時器,由紙帶求得加速度

                          ②定性分析求加速度  由 可知: 

                          即     ,通過控制 一定

                          所以   

                          3.實驗數據處理——圖像法處理數據(略)

                           2.轉變傳統觀念,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

                          具體的說來,一是實行教學民主,教師不僅要有博大的胸懷,勇于接受學生的批評意見,還要善于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甚至對教師的觀點提出挑戰。二是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能夠并善于提出問題,在學生互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情境中,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小組內討論和解決問題。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從傳統的班級授課中單純的旁聽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轉變為相互協作的伙伴,因此既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既學會學習,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3.注重學生的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實驗能力的培養:①注重演示實驗時對觀察能力的培養。②做好學生實驗。通過“探索”性實驗,體驗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忠于實驗數據的求實精神和領悟教材的思維方法,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研究方法;將“測量”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③讓學生多做開放性實驗:給一組儀器(很多)讓學生去測很多量、或讓學生用這些儀器想出多種方法去測同一量,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綜合實驗能力。④改革寒假作業布置,讓學生“動”起來;除了傳統的練習題外,另加上網查詢并自學傳感器知識及應用且寫出上網筆記、搞小發明并撰寫科技小論文一篇(參加重慶市“南開杯”科技小論文比賽)。

                          4.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多給教學熱情高、肯動腦筋鉆研、有追求的老師提供鍛煉的機會。如:①彭萱、嚴紅還無償的每周給清北班認真出一套周考試試題(要求題目力求新穎、貫徹滲透新課改精神),并組織清北班學生考試并批改統計成績,為清北班老師減負,既支持了清北班的工作,又鍛煉了自己;我想,今后還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②老師們齊心指導許明、代文、孔瓊等老師上好公開探究課,并課后均進行集體評課研究,效果良好。

                          四、反思

                          1.實驗條件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老師們常常很著急,但也很茫然困惑。

                          教材要求很多課程都要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在實驗室上,最好是有的分組實驗都能直接進教室,就合符要求了;但都受到了實驗設備、實驗室、工作人員配備不足等的限制。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往往有時是想得多、但做得少(據說,本部校區改造對實驗條件這塊設計得很高,大家均感到很高興)。

                          2,新課改與高考考試是否相匹配

                          老師們也常常擔心,新課改搞得好的同時,能不能學生高考分數也考得高?我們有物理教研室提出的“三講、三不講”這一科學的教學理念,但如何才能切實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成績,這還需要考驗我們老師的智慧;當然,這也可能是擺在教育決策部門和高考命題部門的一道難題。

                          3.進一步強化在整個教研室的基礎上來進行各組溝通,人力資源統一分配,課題內容上進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的的模式,搞好新課改探究。

                          結束語: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應該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做一名反思型、創新型的物理教師,我們并不期望高中學生在求學階段能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發明創造,但卻渴望通過生動活潑的高中物理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一種今后能夠創新的品質!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