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不僅嚴重危害社會冶安和社會秩序,也給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帶來災難和不幸,這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我們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進行了調查,對預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一些對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一)主觀方面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一是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歡模仿,但辯別是非能力差,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二是自我意識增強,對成年人的依賴心理減弱,逐步形成自我中心傾向,渴望獨立,但因稚氣未脫,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與現實脫節,以致形成善惡顛倒的心理傾向;三是情緒情感不穩定,易于沖動,特別是狂暴的激情,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客觀方面青少年犯罪的客觀原因有:(1)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死亡或離異、教育、監護不力、或者父母、監護人有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對子女產生不良影響。(2)社會方面的原因,如不良書刊或渲染暴力、色情、淫穢、賭博等內容的電影、電視、錄像的不良影響,以及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3)學校解說詞面的原因,不少學校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追求升學率,疏于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特別是對"差生"進行冷落或歧視,或把他們推向社會成為閑散人員,挫傷了他們的上進心,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
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一)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矯冶工作。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使他們懂得自尊、自愛、自重,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同時,做好對青少年心理矯治工作,通過對不良心理因素的清除,對扭曲心理的矯正,對創傷心理地修復,以阻止不良行為的發展,削弱或者排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動因,從而有效地預防或者制止犯罪。
(二)開展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學校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理想、道德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教育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況,開展以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如參觀打擊積壓種犯罪的專題展覽,收看法制教育電視片,觀看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主要內容的電影、戲劇、文藝演出、舉辦法制報告會,搞好警校共建等。
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的同時,應成立家長學校,讓父母多些教子方略,提高對子女的教育水平,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對子女進行教育,使其增強法制觀念,糾正不良行為,防止違法犯罪。
綜上所述,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勢在必行,同時必須建立新的教育評價方法。因此,法制教育既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又重視法律意識、情感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的行為實踐。而且充分認識法律制教育是一個社會。
摘自: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德育網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