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校園法制教育

                          日期:2010-12-07 14:49 點擊數:26515 

                          今年以來,媒體報道了多起影響較大、性質惡劣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在一起被媒體稱為"安陸殺師案"的事件中,湖北省安陸市老一中(又稱鳳凰寄宿學校)的青年教師王小平被學生方一均用刀砍死。事發后幾天,方一均表現得很正常,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在警察詢問的過程中,午飯時方還和刑警隊員搶鯽魚湯喝。據方交待,他之所以殺害老師是因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沒收了他幾本書,他覺得老師管得太多了,于是選擇了殺師以泄憤。

                          對這起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許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解讀"。從社會學角度,我們反思促使方一均畸形人格形成的家庭、社會和校園中的不良因素;從生命倫理學角度,我們反思對生命價值教育的缺失;從教育學角度,我們反思教師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當我們的角度轉向法律視野的時候,我們只能慨嘆:學生缺乏法制觀念,缺乏對法律的敬畏,心中無法。 

                          應當說,這些年來我們從思想認識上非常重視中小學法制教育,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聯合制定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印發各地貫徹落實?!毒V要》規定了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內容、實施途徑和措施,為中小學實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操作規范和依據。另外,各個學校不但開設了與法制教育相關的課程,開展了形象生動的專題活動,甚至還聘請了法制副校長定期進校園進行普法講座。從知識層面而言,經過各種形式的普法教育,中小學生掌握的法律知識不一定比一般的成年公民少。

                          但問題在于,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后,我們的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制觀念,也沒有養成知法守法的習慣,這表明我們的中小學法制教育出了問題。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小學法制教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我們對中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目的。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目的,應當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法治意識,是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的生活態度,是培養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忠誠。明確了這些,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就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傳授,而要深入進去,讓學生明白法律對社會生活的價值、意義以及違法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要讓法律的精神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成為學生的一種價值觀,使知法守法成為學生立身處世的一種生活習慣。我們在對學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進行考核的時候,就不能只是把眼光盯在學生的卷面成績上,而要深入考察學生的言行、精神面貌和處世態度,要考察整個學校師生行為的合法性狀態。唯有如此,我們的法制教育才會結出碩果。 

                          中小學法制教育的課堂在哪里?絕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學校每節40分鐘的課堂教學。生活即教育,任何時候,社會上發生任何一個法制案件(無論是違法犯罪案件,還是知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案例),都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良好契機。了解一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法制案例,旁聽一次法庭庭審,親自參加一次法制行動,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從而改變他們的認知和態度。 

                          在中小學法制教育過程中,全體教職員工應當成為知法守法的榜樣,但并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有兩種行為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 

                          一是教師在履行職務過程中的侵權行為。比如體罰學生,侵犯學生的生命健康權;諷刺、侮辱學生,侵犯學生的名譽、人格尊嚴權;違背學生意愿公布其學習成績及其他個人隱私,侵犯學生的隱私權,等等。當為人師表者都在漠視法律、踐踏法律的時候,多少苦口婆心的教育將因此而被抵消,我們又怎能指望學生能夠養成對法律的敬畏和忠誠態度? 

                          二是當教師自身的合法權益遭受學生侵害的時候,教師一味地忍讓與遷就。無原則的忍讓和遷就并不能讓學生棄惡從善,相反它只能傳遞出一種錯誤的信息:他人的權利是可以被踐踏的,無需為此承擔責任。如此這般,我們又怎能培養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虔誠? 

                          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重慶市巴蜀中學?! ∞k公室電話:023-63002371  招生咨詢電話:023-63002629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北區路51號  郵編:400013
                          版權所有 巴蜀中學 渝ICP備11004221 ENGLISH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